河南富硒产业发展与展望

2024-01-10 16:36:18    来源:三农融媒网     点击:
64.9K
河南富硒产业发展与展望
 
宋  光1  张  峰2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产品资源极其丰厚,是全国著名的大粮仓、大磨房、大厨房、大餐桌和大市场。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了万亿级产业,国内市场上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都是河南生产的。国人的饭碗里面装上了很多优质的河南粮(河南省委副书记周霁2022)。优越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农业资源为河南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0年以来,河南的富硒产业逐步在郑州、商丘、开封、洛阳等地的小麦、大蒜及水果上崭露头角。但是,由于理念相对落后,理论基础薄弱,科普教育不足,市场启动艰难,远远落后于湖北、陕西、安徽、山东等先进省份。在全国富硒产业指数排名中至今榜上无名。2018年成立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以后,河南富硒产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特别是近两年,河南富硒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富硒产业发展论坛及豫硒优品融入豫沪两省“豫农优品天下行”(上海)活动产生了轰动效应,助推了河南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客观地分析当前形势,深入地探索未来趋势,认真地查找短板弱项,明确地提出发展方向,对于发展河南富硒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河南富硒产业虽说起步旱,但是,发展速度缓慢,由于政府指导性意见不明确,产业主体缺乏活力,富硒产品缺乏特色,精深加工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通。与先进地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安徽合肥等)相比,在理念、产品、市场、效益、文化及宣传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河南省正在富硒产业战略设计、产品研发、园区建设、标准制定、平台搭建、品牌打造、文化传播及线上线下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全方位推进。可以肯定的是,河南省农业体量大,农产品丰富、标准体系完善、认证体系健全、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富硒产业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
 
一、河南新硒望
 
(一)迈进硒时代
 
20多年来,河南富硒产业从无到有,逐步提速,不断发展壮大。其间,河南富硒农产品协会(豫硒协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豫硒协会成立八年来,以健康中国人为已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秉承三个天下(硒行天下,硒富天下,硒福天下)理念,立志做中国最前沿的富硒功能农业,做中国人最需要的健康产品。豫硒协会按照优质绿色富硒的六字方针创造产品,以八项原则和七个程序认证“豫硒优品”,以三化标准建立基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协会成立以来,建立了专家委员会、标准委员会、甘薯专业委员会、肉蛋奶专业委员会及第一、二、三、四、五和十七专业委员会等十个专业委员会,发展会员300多家,几乎覆盖了全省各地。其产品已经涵盖了米面粮油、瓜果菜菌、蛋奶肉禽、酒水茶饮和保健产品五个大类,计1000多个品种。协会积极倡导科技赋能、标准支撑,规模化发展,商品化运营,每一件产品都经得起检验,保证消费者都能吃到优质安全放心符合富硒标准的农产品(张留灿2023)。就河南而言,下一步还要大力发展硒+养殖产业和硒+食用菌产业。尽快推出河南优质绿色富硒的黑猪肉、乳鸽肉、花鹿肉、牛羊肉等畜牧食品,还要大力发展富硒食用菌产业(如羊肚菌粉、菌菇粉、灵芝粉等)。以满足市场对中高端富硒食品的需求。总而言之,河南要有自己的责任担当,要向国人奉献最好的大量的富有特色的富硒农产品。为健康中国人做出应有的河南贡献!
 
可喜的是,河南富硒产业正方兴未艾。人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理念日益增强,政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媒体的声音越来越强,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日益高涨,富硒农产品市场越来越活跃,河南呈现出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河南将跻身于全国的先进行列!
 
迈进硒时代,举目向未来。河南最需要加强的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融媒体的强力宣传,富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尽早涉足富硒产业(如三全、思念、双汇食品、牧原养殖及米面果蔬等大宗农副产品)。
 
(二)共圆复兴梦
 
硒产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殊产业?它与国计民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相关呢?
 
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奥德费尔德)。硒之所以被称为生命火种,是它与生命健康硒硒相关。中国十大长寿之乡及河南十大长寿之乡都雄辩地证明了人们的平均寿命及百岁老人比例都与他们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为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富硒的环境中。
 
硒产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事业的繁荣,富硒产业大发展是必然的大趋势。近年来,硒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央视等融媒体的大力宣传,《马向阳下乡记》和《石头开花》两大电视连续剧的科普大教育,大中小学课本对于硒的普及(硒的防癌抗癌作用已被写入初三的《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硒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以及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癌基因转录,...及高等院校医药教材(微量元素与健康262页),各种声势浩大的硒博会、研讨会、高峰论坛等活动都共同营造了浓厚的有利于硒产业大发展的氛围。十九世纪补碘,二十世纪补钙,二十一世纪补硒,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人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硒时代。
 
党和国家站在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关注硒产业。习总书记六年来多次视察富硒地区,做出一系列指示,号召把硒资源转化为硒产业,要把富硒品牌打响,要让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畅销。总书记之所以关注硒,是因为硒产业属于大健康产业,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习总书记确立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2022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11号。 2023-11-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最近,国家卫健委发文明确了营养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发展富硒产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富硒产业不仅仅是产业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粮食安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全国人民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积极主动地学硒、爱硒、普硒、富硒和补硒,以硒产业带动大健康产业,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那么,河南富硒产业现状如何?究竟要往何处去?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回答,以下途径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
 
二、硒源明晰化
 
(一) 探明硒土资源
 
摸清富硒资源家底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基础,因为富硒资源尤其弥足珍贵。河南的富硒资源更是稀缺资源。目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已经制定了富硒土壤标准(河南省地标:DB41),根据此标准(酸性、中性、碱性土壤硒含量分别为0.35ug/g;0.32ug/g;0.30ug/g),已经认定1525万亩富硒土壤。河南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一点三线(即,芒砀山一点和太行山,伏牛山和秦岭三线)。1525万亩富硒土壤是河南发展富硒产业的宝贵资源。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尽快把富硒资源转化为富硒产业。就目前情况看,河南省富硒资源调查仍存在空缺和粗放,例如:秦岭一线和大别山地区还是盲区。许多县市和乡村仍是盲点。应该结合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进一步调研河南省富硒土壤资源的分布及数据,在此基础上,绘制河南省富硒土壤分布地图(河南省硒地图及重点地区的硒地图),为发展富硒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河南虽然属于贫硒地区,但是,也蕴藏1525万亩富硒土壤和一定数量的硒矿粉(济源年产量300吨)。同时,通过富硒强化技术(施用富硒底肥或喷洒富硒叶面肥),亦可生产富硒农产品。借助河南大粮仓、大磨房、大厨房、大餐桌和大市场的五大优势及中国每年面粉食品博览会的契机,就可以生产和销售丰富多彩的功能性农产品,以此,促进大健康产业经济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从目前初步探明的河南富硒土壤资源的情况来看,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之大,就一个地区而言,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土壤硒含量表现为西高东低,即,北部和西部山区脚下较为集中。比如鹤壁市拥有56.3万亩富硒土壤,占总量的29%;再如平顶山拥有300万亩富硒土壤,占比达到44.9%;永城市100万亩,占比达到45.1%。再从富硒土壤中的硒含量分布来看,也是零碎的,很不规则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永城。永城拥有217万亩耕地,其中,100万亩为富硒土壤,占比接近一半。这也是河南最为集中的富硒土壤资源。除此以外,富硒土壤中还有些富含锌(裴桥)、含铁(马桥)、含铜(大王庄)等。富硒土壤西起卧龙,东至苗桥,环绕永城呈金腰带状分布。更为惊奇的是,永城(中国硒城.长寿之乡)的富硒图竟与湖北的恩施市(世界硒都.长寿之乡)惊人的相似,见图2。
 
 
 
 
       河南的富硒土壤资源是宝贵的,也是不可能再生的。但是,经过太康县在五里口白波寺和逊母口三侯灵两个优质绿色富硒小麦万亩示范方的九年试验来看,土壤中的硒含量是伴随着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年限而增加的,可能的原因是富硒秸秆的积累而致(现已达到0.25ug/kg)。实践表明,富硒土壤是可以改良的。
 
(二)开发天然产品
 
在摸清河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基础上,调查天然富硒农产品分布情况,找出富硒土壤与富硒农产品的对应关系,探索天然富硒农产品的规律性,做好富硒农产品资源的评价,才能确保富硒地区农产品富硒品质与农业安全优质生产。
 
富硒土壤上能否生产出天然的富硒农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湖北恩施、陕西安康、江苏如皋、海南澄迈等地的天然富硒产品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它们的茶叶、矿泉水、水果等产品的硒含量达到了富硒标准。那么,是否富硒土壤上的农产品都能达到富硒标准,都是天然的富硒农产品呢?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富硒土壤分布是不规则的、零碎的,各种作物对硒的富集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富硒地带的农产品不一定都是天然的富硒产品。同样,河南省的1525亩富硒土壤中,也能生产天然的富硒农产品,但是,决不是全部。现已开发的天然富硒农产品有博爱的小黄姜(天然怀姜硒含量为0.068 mg/kg,达到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团标要求:生鲜蔬菜0.01-0.1 mg/kg),平顶山的富硒葡萄,伊川的岭上硒薯,永城的面粉(城厢乡黄庄村陈纪永等天然小麦硒含量0.3 mg/kg)等。应该说,还有很多天然富硒产品没有通过化验分析得到证实,急需进一步地开发利用。同时,通过研究表明,在贫硒的土壤上生产的小麦(河南小麦平均硒含量为0.024 mg/kg)是达不到富硒标准的(见图3,13个小麦样品平均硒含量仅0.046mg/kg,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团标中谷物硒含量标准为0.12-0.5
 
 
(三)强化富硒技术
 
既然是富硒土壤中并不能全部生产富硒农产品,贫硒土壤上更不能生产出富硒农产品,那么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生产富硒农产品,这种技术手段就是生物富硒营养强化技术。它是应用富硒营养强化剂施用底肥或用富硒叶面肥喷洒作物叶面而获得富硒农产品的技术。生产中应用的富硒营养强化剂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无机硒、有机硒、生物有机鳌合硒、酵母硒、纳米硒等。其中,无机硒因为吸收效率低并且有一定的毒性很少直接应用。富硒营养强化剂既可以用作底肥,也可以叶面喷洒。相比之下,底肥的施用量大,成本较高,因此,生产中以叶面喷施较为普遍。
 
富硒叶面肥在喷洒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如,喷洒的时机、喷洒的部位、喷洒的用量、喷洒的时间、喷洒的工具等都与喷洒的效果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施用不当,就会事倍功半。一般而言,谷物类喷硒要在灌浆期进行,果实类要在膨大期喷硒,蔬菜类要在采收半月前喷硒,喷洒2-3次即可。用量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喷施量。喷洒时,应当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以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左右为宜,最好采用无人机作业。富硒的农产品要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要符合标准的要求(即在一定的上限和下限范围内)。
 
富硒叶面肥在喷洒到作物上之后,会产生哪些生理生化反应呢?能够提高作物的硒含量吗?经过作者及研究生多年的试验表明:富硒叶面肥喷洒到作物的叶面之后,经过气孔等部位吸收,在作物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引起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主要是促进氧化还原酶活性升高,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50%多;POD(过氧化物酶)提高15%左右;SOD和POD都是植物体内活性较高的重要的抗氧化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重要的作用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GSH-PX(谷胱甘肽氧化物酶)提高3倍左右,(硒是GSH-Px酶系的组成成分,它能催化GSH变为GSSG,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同时促进H2O₂的分解,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干扰及损害)。非酶促反应使MDA(丙二醛)下降40%左右(丙二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果实中硒的含量增长4倍左右(硒能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果实中硒含量的作用)(宋家永,王海红2005)。从而,生产出富硒农产品。从综合效果来看,喷硒不仅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而且提高了果实中的硒含量,最终,提供了优质富硒的
 
 
三、完善标准化
 
(一)豫硒定标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成果为基础,报主管机构批准,经征集、立项、公示、专家评审,国家标准委员会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为了让河南省的富硒农产品有标可依,有标可查,有标可标(志),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成立了标准专业委员会,并于2021年7月出台了富硒农产品标准(即:团标,如图5所示,T/HNSEAA001-2021)。该标准针对河南省主要农产品如谷物、杂粮、薯类、花生、瓜果蔬菜、蛋奶肉、食用菌及茶叶八类的硒含量及有机硒占比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以科技为依据,参照多年多地的富硒实践制定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中,总硒含量标准提出了上限和下限,给出了一定的幅度,便于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在有机硒的占比中,80%的指标是切实可行的,只要规范操作,是容易达到的。
 
 
 
 
 
 
(二)标准系列化
 
富硒标准出自不同的国度、区域和行业团体,组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标准体系。主要有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
 
此外,不同的作物,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项目也有各不相同的标准。例如,从农作物来看,有小麦富硒技术规程,也有水稻、玉米、大豆、花生、山药等各个作物的富硒生产技术规程。不同的食品也有不同的富硒标准,例如,富硒面包、水饺等。为了测定富硒土壤,河南省地质测量部门制定了河南省富硒土壤标准(DB41)。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成立了标准委员会。目前,河南省的富硒农产品标准、富硒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及河南省富硒土壤三个标准已经发布应用,其它的相关标准如:富硒山药、红薯、苹果、大蒜、肉品等生产技术
 
 
(三)标准数字化
 
各项标准的制定要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也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因此,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也就是说,标准必须数字化。根据大数定律,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切实可行。比如博爱县小黄姜的富硒试验就是经过了多年多地的大量研究而摸索出了规律性。
 
 
 
 
 
 
四、布局区域化
 
(一)分布区域化
 
产业布局规划是产业发展的蓝图。鉴于目前全国多省(湖北、福建、江西、广东连州、陕西安康、广西浦北等)及河南省洛阳市等地已经发布了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的情况,河南省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借鉴兄弟省份的经验教训,制订河南省及重点地市的富硒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明确提出河南省富硒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区域布局、发展方针及战略措施等。各个重点地市、重点单位要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形成切实可行的周密的富硒产业规划体系。河南省富硒产业的发展中硬件及软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尤其要抓紧富硒产业园建设,做精做深做细富硒农产品的加工,实现高质量和高增值。
 
就河南而言,不同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地域性农产品,有的是传统的千年老字号,有的经过了绿色产品认证,有的入选地理标志产品。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南有南茶北粮(杂粮),西果东面,中间西瓜大蒜的天然优势。所有这些,为河南特色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产规模化
 
规模化示范基地不仅产出优质的、批量的农产品,而且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基地要建立在优势区域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例如:信阳的富硒茶叶,原阳及开封的优质富硒大米,永城、太康及叶县的富硒小麦和面粉,灵宝的富硒苹果,宁陵的富硒酥梨,荥阳的富硒石榴,汝州的富硒鸡蛋,温县的富硒山药…
 
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打造优质绿色安全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对于示范基地,要经过调研、评审、验收程序,方能挂牌。对示范基地所生产的富硒农产品要进行检验检测,认证赋码,建立产品追溯系统。对基地要实行动态管理,能上能下,达标验收,谁建立谁管理,谁建立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三)管理模式化
 
富硒示范基地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便于统供、统管和统收。通过九年的研究和实践,太康县逊母口三侯灵万亩优质绿色富硒小麦示范方摸索出了一套“十统一”的安岗村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拌种→统一播种→统一除草→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富硒→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在整个产、供、销的过程中,由太康县侯灵家庭农场负责统一供应和回收,由河南盈河农业科技公司负责统一管理。这样,生产出来的小麦标准非常一致。小麦的品质和硒含量(0.36mg/kg)都能达标,受到加工企业的欢迎。这种模式化的管理同样适用于其它地区的其它作物,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四)种植智慧化
 
通过建设农业数字化应用和物联网基础设施,结合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障产品质量,推进富硒农产品种植现代化。
 
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土壤、气象、水质等关键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农民科学种植管理,确保富硒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利用智能化的施肥系统和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求,精确控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供给,以促进富硒农产品的生长发育和富硒含量的提高。结合图像识别、无线通信等技术,实时监测农田中的病虫害情况,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富硒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产品特色化
 
(一)产品优质化
 
产品特色是产品的名片,是市场的出入证,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一定要在产品特色上下功夫,才能取得上帝的普遍认可。打造特色产品要遵循优质绿色富硒的六字方针。
 
优质农产品是加工企业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需求。优质产品通常指名、特、优、新、奇和地标产品。优质产品才能让人们吃的好,符合口味,色香味形俱佳。以小麦为例,下列三类小麦品种都是优质的且有特色的品种。优质小麦:如新麦26;新麦45;郑麦366;师孪H2-1;豫农908;西农979;伟隆169;华伟305;华兴3302;存麦21… 特色小麦:如黑小麦、绿小麦、紫小麦、白小麦、蓝小麦 … 功能小麦:如富锌、富钙、高黄酮小麦、糯小麦…等。再如地标产品。地标产品是由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先天禀赋,是大自然的恩赐。比如:永城面粉,温县铁棍山药,延津优质小麦,原阳的大米,灵宝苹果,荥阳河阴石榴,伊川的岭上硒薯等。
 
 
 
 
 
 
(二)产品绿色化
 
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通过绿色生产方式,就能够生产出绿色农产品。例如,在麦田里面施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浇灌无污染的水,就能生产出绿色小麦。绿色小麦要经过一系列的化验检测,达到绿色产品认证标准,方可颁发绿色证书。获得绿色证书的农产品表明无农药化肥的残留,无重金属污染,无毒素和有害物质的添加,这样的产品人们吃起来才能放心,才能无毒无副作用,才能有利于身心健
 
 
(三)产品功能化
 
功能农业是是指利用农业的基本功能与延伸功能,为人类更好生存更健康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农业。或者通俗讲,在味觉、嗅觉、视觉、感觉、知觉等方面,能够给人们不断提供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农业。譬如,康养农业、科普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中草药农业、药食同源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涵养农业、微量营养素农业等,都可称之为功能农业(杨四震2023)。
 
具有特定功能的农产品就叫做功能农产品。它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为目的,按照功能农业生产方式和要求生产、加工、打造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功能因子,在营养、保健、食疗或调节生理活动等方面有明显作用,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农产品。例如:富硒、富锌、富铁、富钙、富锶等农产品。这类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温饱问题,还具有独特的生理和营养保健功能。如:富硒产品,具有抗氧化、防衰老,增强免疫力和保护修复细胞的作用,能够防癌抗癌,防疫抗疫,养生保健,使人们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最终,健康中国人。生产富硒功能农产品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河南省富硒协会提出打造“富硒优品”八大原则 即:坚持以绿色为底色原则;坚持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坚持两个标准生产原则;坚持两个清单检测原则;坚持高科技支撑的原则;坚持全程可追溯的原则;坚持从源头做农业原则;坚持用人品做产品原则。根据标准规定,经过七个认证程序(自测自评→提出申请→审查资料→实地查验→入选公示→下文确认→申领标志),河南省富硒协会认定了首批豫硒优品:《创大》富硒小麦系列面制品、《漂麦河》富硒高端礼品面、《虹皓源》富硒羊肚菌丝粉、《硒粮香》富硒粮系列产品、《鸽状元》富硒乳鸽、《健喜宝》富硒杂粮、《怀府乡情》富硒怀山药、《云台》富硒云台冰蒲、《汝河湾》富硒黑小麦、《熙贤堂》富硒酵素等(杨
 
 
六、走向品牌化
 
(一)形成系列化
 
人们对于富硒功能农产品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生产的产品就应该是系列化的,多元化的、系统配套的,功能齐全的,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的。多年来,河南省已经打造了米面粮油、瓜果菜菌、蛋奶肉禽、酒水茶饮和保健产品五大系列的富硒功能产品,几乎应有尽有,充分体现了河南的优势和特色。如河南农业大学培育的豫州黑麦1号品种,由河南粮银豫东石磨面粉厂、太康承翔石磨面粉厂和鹿邑面粉厂加工成富硒面粉和富硒烩面,由河南沃能丰公司加工成富硒挂面,由新乡芯香农谷公司加工成富硒饼干和果蔬长寿面形成系列化的特色产品供应市场,成为了热销产品。
 
不同区域的系列产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支柱。河南是全国闻名的农产品大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潜力巨大。虽然富硒产业属于特殊的功能性产业,要求具有富硒土壤或特殊资源,但是,通过富硒营养强化技术,同样能在非富硒土壤上生产富硒农产品。河南省优质农产品及优势产业是有待开发的"富矿"。要划分区域,突出重点,培植特色产业,要在重点产业上做出特色,做出亮点,提质增效,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富硒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富硒产业发展的后劲。要努力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富硒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引导富硒特色产业拓展和延伸,围绕产业链,打造富硒产业园(如永城富硒产业园、叶县富硒小麦产业 园等)和产地型物流园。同时,发展横向合作,协同创新,组成产业集群或富硒产业集聚区.
 
  
 
(二)产品品牌化
 
品牌既是商品的牌子,又代表着企业,标志着品质,蕴含着文化,象征着财富和信誉,是一种富贵的无形资产。名牌是知名的品牌,是品牌被神化的结晶。要引导涉及富硒的生产经营主体努力打造富硒品牌。要用质量打造品牌,用标准创响品牌,用品牌汇聚资源,让消费者体验品牌价值。要围绕两品一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要加强富硒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管理和地标品牌保护;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塑造企业品牌,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培育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好、优中优”的“土字号”、“老字号”“乡字号”富硒产品品牌。要讲好品牌故事,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品牌溢价能力。
 
当前,河南省的部分富硒地区、富硒产品和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例如:永城的中国硒城、汝州的中原硒海、济源的中原硒市、宁陵的中原硒都、洛阳的硒谷庄园、豫硒明珠、南阳的硒域传奇、商丘的硒来硒往、黄河沿线的炎黄硒谷、太康的泰康硒谷(小麦、面粉)以及知名的企业或产品品牌,如原阳的水牛稻、衙东稻香、刘江庄、稻鳅富硒大米,焦作的硒为贵,平顶山的硒粮香、硒香玉,夏邑的寿之乡、舞钢的硒瓜小镇,洛阳的岭上硒薯、济源的硒百康以及硒品汇、德善堂、新零售联盟、健硒宝、普惠天成、硒施宝、芯香农谷等。但是,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品牌不响不亮,品牌的含金量和溢价能力更为欠缺。河南要向湖北、陕西、江西等兄弟省份学习,举全省之力,打造富硒名牌!
 
 
 
 
 
 
七、营销网络化
 
(一)搭建综合平台
 
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瞄准国内外研究前沿和瓶颈问题。组织研发团队,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要创制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加工装备,建设一批集成度高、系统性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用高新技术武装富硒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园。河南尤其要在富硒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打造河南富硒产业的大粮仓、大磨房、大厨房、大餐桌和大市场。除了产品研发平台,还要搭建科普宣传平台,通过影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多媒体或举办富硒文化艺术节(如原阳富硒大米节、太康富硒小麦节、舞钢富硒西瓜节、平顶山富硒红薯节、温县富硒山药节等)、编印富硒科普资料(如富硒发展报告蓝皮书)进行立体式的广泛宣传(如:马向阳下乡记和石头开花富硒科普电视剧),以提高人们对硒科学的认知度和接受性,尤其是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和全民大健康理念。此外,还要搭建网络销售平台。通过硒博会、展销会、观摩会、研讨会、推介会(如河南广电硒博会、中原福塔硒博会、郑州文博城硒博会等)或直营店、生活馆及超市(如焦作富硒生活馆、商丘硒来硒往富硒超市及硒品汇、德善堂、硒优季富硒馆)等,集中展销产品,推广技术,转化成果,尤其要通过电商和网红带货推介产品或文旅服务。有些地方领导也积极进行网络宣传和直播带货,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富硒农产品,塑造了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加强网络营销平台建设,开展云博览、云销售、云贸易活动,加速提升河南省富硒产业的产值、利润、效益,力争进入全国前十名。
 
 
 
(二)加强交流合作
 
富硒农产品的销售始终是多年来的瓶颈问题,面对河南富硒产业的短板和弱项,一定要加强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河南尹弘省长打开了豫沪合作的通道。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畅通的合作和交流。特别是2023年河南省的“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有声有色,产生了轰动效应。在此期间,河南富硒协会组织的豫硒优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6家企业共50多种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了河南省副省长李酌、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副厅长王俊忠等以及全国众多客商驻足并给与高度评价。河南省富硒协会组织了专场产品推介会。协会负责人指出,豫硒协会目前下设标准管理、专家顾问、甘薯产业、肉蛋奶等10个专业委员会和“豫硒优品”认证管理中心,近300家会员企业分布在全省各地,其产业与产品已涵盖米面粮油、瓜果菜菌、蛋奶肉禽、健康食品等100多个品种。协会倡导科技赋能、标准支撑、规模化发展、商品化运营原则。扎扎实实在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打造富硒产品,“豫硒优品”不仅是一个公用品牌、企业荣誉,更是对消费者的质量承诺和责任担当(张留灿,杨四震2023)!会上,对获得“豫硒优品”的企业颁发了奖牌,对“豫农优品天下行”(上海)展的“优质产品”企业颁发了证书。如:河南陈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陈建富硒鸡蛋”、河南天明鸽业有限公司的“富硒乳鸽”、沁阳市山王庄晶品农庄的“富硒小黄姜”、宜阳凤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有机蜜薯”、南召县菌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富硒香菇”、河南粮银面业有限公司的富硒石磨面、河南省田丰种业有限公司的富硒小米等。并举行了产品介绍和贸易洽谈活动。本次交流合作也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河南优质富硒农产品。
 
 
 
 
 
 
八、发展产业化
 
(一)企业集团化
 
集团化龙头企业具有领头羊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河南省涉硒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是,大多产品不精细,实力不强大,规模偏小,竞争力不足。全省上下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优选一批有潜力,有优势,有后劲的企业在政策、项目、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人才引进,科学管理。帮助他们壮大市场竞争力。同时,龙头企业要牵头组建产业化联合体。目前 河南省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崭露头角。例如,永城的华星面业集团在当地150多家面粉食品企业,五大面粉食品集团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再如太康县的河南粮银公司已经与河南粮银面业、太康承翔石磨面粉厂、河南龙翔面粉公司及河南碧海情缘冷冻食品厂等多家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优质绿色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除此之外,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平顶山叶县政府提出争创中国富硒小麦第一县,号召全县68万亩小麦都要向优质绿色富硒的方向发展,并投资4.26亿元创建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研发了富硒面粉、挂面、刀削面、儿童营养面等系列产品(已经入选豫硒优品);平顶山汝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农村局为首建立专班,负责全市的规划制定、产业园建设、内外合作交流等事宜;商丘宁陵县出台了县委2023年7号文件,发表了宁陵县发展富硒产业的指导意见;周口太康县提出“中国小麦看河南,富硒小麦看太康”的口号,并建立了两个高标准农田和优质绿色富硒小麦万亩示范方。
 
 
 
 
 
 
(二)产业融合化
 
产品要延伸,产业要融合,企业要联盟,互联网+的模式非常适合富硒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首先,富硒农产品要成龙配套,形成系列化,保证应有尽有,满足市场供应。目前,河南基本形成了米面粮油、瓜果菜菌、蛋奶肉禽、酒水茶饮、保健食品等五大系列产品。但是,仍存在加工精度不够,科技含量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及宣传推广不力的短板,最为卡脖子的是电子营销网络平台薄弱!要引导县域富硒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富硒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前端联结农业研发、育种、生产等环节,后端延展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要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平台,打通上中下游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品牌共创、渠道共建和合作共赢。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产品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利益链的六链同构,实现富硒+N的产业发展格局。
 
富硒产业除了与产业兴旺相融合,还要与相关的行业产业相融合。比如:要与全民大健康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富硒产品的营养和养生保健功能;要与长寿之乡的创建相融合,要进一步探索长寿之乡(如河南的夏邑、永城、宁陵、民权、封丘、淮阳、修武、鄢陵、郏县、西平等十大长寿之乡)与硒元素的关联性,实现通过富硒来提高人体抵抗力、免疫力和生机活力,减少疾病,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梦!富硒产业还要与优质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相融合,让富硒农产品建立在优质和绿色认证的基础上,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才能吃得好,吃得安全放心,同时,还能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富硒产业也要与增产增收增效和乡村振兴相融合,通过富硒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从而,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三)管理科学化
 
富硒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监管缺经验,需要规范市场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秩序,保证富硒产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要强化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富硒农产品不仅要有正面清单,还要检测负面清单,确保质量安全。要与优质绿色生产结合起来,让生产者牢固树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识。要推行富硒农产品达标合格证(认证)制度。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阳光产品”智慧管理模式。支持富硒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强自我检测、全过程追溯。加快富硒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目前,河南省富硒农产品标准及小麦富硒生产技术规程已经发布-团标,红薯、山药及香菇生产技术规程正在制订中)及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分等分级、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环节标准研制。
 
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为了加强对富硒农产品的科学管理,特开展了豫硒优品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先后召开了培训会议,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评审程序,而后对申报的富硒农产品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终确定了河南省第一批豫硒优品。对于豫硒优品优先在河南省政府举办的豫沪合作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中重点推荐。
 
 
 
 
 
 
九、丰富硒文化
 
(一)富硒蓝皮书
 
中国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急需总结、提炼和提升。为此,中国农业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及河南的富硒企业牵头编写了中国富硒农业发展、中国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及吹响全民补硒集结号(少帅张学良2020)等著作。其中,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对富硒农业的定义、国内外发展概况、各富硒行业的发展情况、富硒标准、富硒技术及典型地区富硒产业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中国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论述了富硒产业与功能农业的紧密联系、介绍了湖北恩施和陕西安康、广西贵港、江西宜春等地富硒产业发展的情况,并对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的基础与未来作了详尽的分析。该书还分享了恩施德源、中硒健康产业、苏州硒谷、陕西紫阳焕古庄园等企业的典型案例;张学良先生在吹响全民补硒集结号一书中,综述了专家以硒的解读、硒与各类疾病的关系,提出了科学补硒的方法和标准。值得提出的是,富硒产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富硒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富硒产业发展蓝皮书也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不断地推陈出新!
 
 
 
 
 
 
(二)豫硒文化节
 
河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这块丰富的土壤上诞生的富硒文化也是根深蒂固,丰富多彩的。除了研究成果、调研报告、专利技术之外,河南各地举办了活泼多样的富硒文化艺术节。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全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使富硒文化艺术节更加精彩纷呈。如原阳富硒大米文化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三届,届届有新意。再如太康县连年举办的四届富硒小麦文化艺术节,快速推进了太康县三侯灵和白坡寺两个优质绿色富硒万亩示范方建设和整县富硒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有舞钢硒瓜小镇的八届西瓜文化艺术节已经助推当地发展为甜蜜的新兴产业。此外,温县的富硒山药节、平顶山的富硒红薯节、马渡的富硒樱桃节、荥阳的富硒石榴节等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伴随着文化艺术节,在富硒基地的农文旅结合的参观、体验、研学、采摘、纪念等活动也日益活跃起来。如德善堂组织的焦作富硒瓜果基地和新乡富硒红薯基地一周游活动丰富多彩;一乡一品组织的温县富硒铁棍山药五百人采摘采挖重阳节活动更是声势浩大,精彩纷呈。
 
 
 
 
 
 
(三)理论科学化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和先导。要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提高富硒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要培养一批人才,创造一批成果,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批产业。要建立河南省富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功能农业研究院,搭建富硒产业研究平台,把富硒产业研究纳入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全民健康等项目之中,在硒产品、硒技术、硒肥料、硒理论、硒文化等方面催生一批专利成果。要设立富硒学科和富硒学专业,培养硒科学高端专门人才;要把富硒一线人才的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之中,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有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才能研发高水平科技成果,推广高新科学技术。要持续举办富硒产业发展的理论研讨和高峰论坛。进而,推动河南富硒产业大跨度、超越式的发展。
 
 
 
 
 
 
 
 
作者简介
 
1.宋光(宋家永):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功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
 
2.张峰: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政企事业部经理


{de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广告加盟| 网站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合作加盟| p>

地址:{dede:gl 中央广播电视总网星光影视制作基地 北京市大兴区新媒体大厦20号楼:{dede:gl102600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dede:gl010-52856660

{dede:glob京ICP备12039657号-5 网络视频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三农融媒》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p class="txt">东方融媒·三农融媒传播平台

网站地图:XML   HTML

版权所有:{dede:global北京天地畅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0-2018 DF-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ss="txt">京ICP备12039657号-5号